青海省公路局
2025年11月21日
近日,国道215线楚玛尔河大桥危旧桥梁改造工程取得重要进展。首辆装载50吨钢箱梁的重型运输车从格尔木生产基地启程,驶向海拔4500多米的曲麻莱县施工现场,标志着工程正式进入钢箱梁运输关键阶段,成功完成从工厂精密预制到高原长途转运的重大跨越,向着全线通车目标迈出坚实一步。
楚玛尔河大桥作为2024年普通国道危旧桥梁改造项目,位于国道215线K1433+854处,横跨长江源区重要支流楚玛尔河。桥梁全长966米,桥面宽10米,采用双向两车道二级公路标准,设计时速60公里。桥址地处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冻土区,年均气温-4℃,极端低温-40℃,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区的60%。全桥采用12×(4×20m)连续钢箱梁结构,用钢量达5054吨,采用Q355qENH耐候钢,以确保在极端环境下的耐久性。
大桥紧邻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要求严格,是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极具技术挑战性的钢箱梁桥梁工程。钢箱梁生产基地设在远离三江源生态敏感区的格尔木,项目团队通过多项技术创新确保工程质量。一是材料选用Q355qENH高强度耐候钢,该材料具有优异的低温韧性和耐腐蚀性能,能够有效抵抗高原强烈的紫外线辐射、极寒气候和风沙侵蚀,显著延长桥梁使用寿命,降低后期维护成本。二是制造工艺严格执行高标准,原材料进场前需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和力学性能检测,钢板切割环节采用数控自动焰切精密,保证偏差在1毫米以内,为后续焊接质量奠定基础。焊接工艺采用埋弧焊与CO₂气体保护焊相结合的双面焊接技术,并建立“试板先行”质量管控机制,在钢箱梁焊接前,选取与梁体同材质、同厚度的钢材制作焊接试板,严格复刻实际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及层间温度等关键工艺参数,确保关键部位探伤合格率达到100%。三是采用车间内完成“冷喷锌”及氟碳面漆防腐涂装的工艺,避免现场喷涂造成环境污染,实现了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坚持前瞻性环保理念,为高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树立新标杆。
钢箱梁运输作为连接工厂与施工现场的“最后一公里”,是本次工程最具挑战性的环节之一。单节钢箱梁长23米、宽4.45米、高1.2米,重达50吨,运输难度大。运输路线需穿越G109国道部分坡陡弯急路段,同时要严格遵守三江源生态保护红线要求。为确保运输全程万无一失,构建了全方位保障体系,提前勘察运输路线,绘制详细路况图谱;选用高性能重型牵引车,配备专业检修团队;建立气象预警机制,实时监控天气变化;采用防撞垫立体防护,确保梁体运输安全。运输过程严格执行生态保护要求,所有车辆按规定路线行驶,避免对保护区造成干扰,充分体现环保担当。
楚玛尔河大桥改造工程兼具交通网络完善与区域发展支撑双重战略意义,建成后将提升国道215线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改善沿线群众出行条件。同时作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周边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大桥将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提供支撑,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前,项目采用工厂预制、现场装载、公路运输、桥位卸载的标准化作业模式,各项工序有序推进。省公路局已联合各参建单位组建攻坚团队,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全力推进工程建设,力争早日实现通车目标,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