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无障碍访问 长者模式 智能问答
打造高原绿色发展新标杆——“拉脊山生态旅游风景道”项目入选全国交旅融合典型案例

  近日,人民交通杂志社公布“交旅融合发展实践”典型案例评选结果,省公路局与果洛公路总段联合申报的“拉脊山生态旅游风景道”项目成功入选,成为青藏高原地区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示范项目。
  该项目位于青海省东部,起点为国道227张孟线骟马台村交叉口,终点为国道227张孟线与省道306官哈线交叉口,途经海拔3820米的拉脊山垭口,全线长约17.4公里,公路等级为二级。作为串联自然与人文的景观大道,该路段不仅承载着古丝绸之路南路与唐蕃古道的历史底蕴,更是青甘大环线上的重要旅游通道,连接西宁与贵德黄河清旅游区、日月山、龙羊峡、青海湖、茶卡盐湖、群加原始森林等多个知名景区。
  拉脊山海拔较高,景观独特,冬季白雪皑皑,夏季草原碧绿,游客可以在不同季节欣赏到“日照金山”的奇观,在夏季降雨后还能体验“一山有四季”的特殊景观。2025年实施的适旅化改造工程使其实现了全方位的功能升级。项目采用交通、旅游、商业结合的模式,利用沿线公路用地打造了5个集停车与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停车区,可同时停靠小型轿车202辆和大巴车7辆,并设置36个简易售卖点,满足游客购买纪念品、生活用品及餐饮零食等各项需求。
  工程实施了10处总计9000余平方米的抗滑彩色路面,安装特色景观标识牌22块、安全警示牌33块,全线增设太阳能路灯583盏,维修原有道路浆砌挡墙230米,维修沿线浆砌边沟368米,新建防撞墙118米,有效改善了道路通行条件。坚持“生态公路”建设理念,通过整理边坡17.4公里、清理沿线石块废料2600余立方米、植草4291平方米、铺设人行栈道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特别在宗喀拉则景区对面修筑了具有当地特色的藏式挡墙175米,既确保了山体安全,又保持了文化特色。不仅实现了公路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还通过设置全省旅游导览牌、湟中区旅游导览牌、贵德县旅游导览牌以及3处总面积1100余平方米的霓虹灯装饰等元素,显著增强了旅游氛围。
  2025年1至8月期间累计接待游客43.2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7.97万元。拉脊山独特的“日照金山”日出景观、藏族文化体验以及牦牛酸奶等高原特色美食,吸引了大量专程前来的游客,带动了沿线餐饮、住宿、特产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当地计划以此项目为依托,开展摄影活动和“舌尖上的中国美食嘉年华”等主题活动,并在藏式挡墙上绘制以“山海交响文明共栖”为主题的彩绘群,内容涵盖刚察舍布齐岩画“太阳崇拜”、天骏卢山岩画“狩猎场景”、彩陶拓印等文化元素,进一步丰富旅游内涵。
  本项目极大改善了沿线群众的出行条件,结束了过去“绕远、路险、耗时”的通行历史,还通过加强山区与城镇、不同民族社区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同时提升了地区的应急救援、医疗救护和物资输送能力,为沿线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更强有力的保障。让当地群众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促使大家更主动地参与垃圾清理、草场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等工作,形成了绿色发展良性循环。
  项目实施以来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省交通运输厅多次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宣传报道,有效提升了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该案例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交旅融合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为全国具有类似地理条件的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对推动交通强国建设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