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无障碍访问 长者模式 智能问答
省公路局积极推动数字化建设与智慧管养深度融合

  近年来,省公路局全面推动“数字化建设+智慧管养”,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全面推进干线公路网监测与指挥调度系统建设,构建“一张图”展示平台,完善路网感知体系,深度融合事件协同调度、GIS地理信息、AI识别与多源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全路网“可视、可测、可控、可追溯”,显著提升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张图”与协同调度中枢构建智慧管控新格局。系统集成桥梁、隧道、视频监控、交调站等基础设施静态数据,实时监测交通流量、车速、拥堵路段等动态信息,形成全景化路网通行态势图,动态统计路网畅通率并分析生成事件热力图,直观呈现突发事件分布密度;协同调度模块重构应急流程,实现突发事件与计划事件的闭环管理,实现任务池实时展示与案例库归档;创新融合附近摄像机自动调取功能,提升现场感知精度,并通过可视化时间轴跟踪处置节点。截至目前,已高效处置808起任务事件,应急处置效率显著提升。
   视频云联网与智能分析强化路网动态感知能力。视频云联网平台对普通国省道监控资源实施集约化管理,已接入410路视频,基于GIS地图标注设备桩号与状态,可实现按行政区划、路线名称等多维度筛选与实时调阅。其中121路监控搭载AI智能分析功能,可自动识别交通事故、路况异常等事件并触发预警,目前平台日均数据调用超200次,有效支撑路况巡查与应急协同处置,为路网管理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桥隧数字管养赋能资产安全与决策优化。桥梁方面,在国道213线大通河大桥等4座特大桥投入应用桥梁轻量化健康监测系统,通过多类传感器实时采集应力、位移等关键数据,实现全天候智能预警,目前唐乃亥特大桥健康监测系统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对50座重点桥梁开展桥梁结构状态快速感知技术检测,提升养护精准性。 隧道方面,依托国家隧道基础数据库构建省级病害数据库,构建了省级隧道病害数据库,基于日常检查和大数据分析病害发展趋势,推动养护决策从“应急式”向“预防性”转型。
   多功能交调站与AI智能巡检双轮驱动,构建数据融合核心节点。在全省普通国省道建成61处多功能交通调查站,覆盖国道109线等11条国道、7条省道共2198公里路段,实现交通量统计、车牌识别与视频监测一体融合,数据融合精度达90%;在湟源、海西、果洛、玉树四个总段试点推广AI智能巡检,精准实时识别裂缝、坑槽等病害,并基于轻量化AI模型实时测量病害参数,预测裂缝扩展趋势。截至目前,累计完成17000公里自动化巡检,识别病害90万余处(含重复识别),巡检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三倍。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空天信息等前沿技术和交通运输跨领域交叉融合,实施“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面对交通行业更好的战略机遇,省公路局将进一步积极推动数字化建设与智慧管养深度融合,持续扩大智能监测覆盖范围,扎实落实《普通国省道多功能交通调查站布局和建设方案》,持续推进交调站点的新建与升级工作,实现普通国省道监测100%覆盖,同时,在普通公路推广应用AI巡检技术,进一步提升病害预测准确率,以更全面的数字化成果助力公路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