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面提升服务职工群众的质量和效率,打通服务职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坚决杜绝“踢皮球”“绕圈子”现象,海西公路总段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制定印发《海西公路总段首问责任制度(试行)》(以下简称“《首问责任制度》”),让职工群众诉求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标志着总段在规范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强化责任担当方面迈出坚实一步。
锚定核心目标,拧紧责任“螺丝钉”。《首问责任制度》制定的核心目标是打破可能存在的职责壁垒与推诿现象,畅通内部沟通渠道,提升问题解决的及时性与有效性,从而增强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维护单位的和谐稳定。《首问责任制度》首问责任人范畴涵盖总段领导班子成员、各科室负责人,确立“谁受理、谁负责、谁跟踪、谁反馈”工作机制,要求首问责任人无论职责分工,对职工群众的咨询、求助、投诉举报等诉求,均需积极响应、妥善处理,坚决杜绝推诿、拒绝、搪塞现象,以“第一责任人”的担当,确保职工诉求“有人接、有人管”。
细化办理流程,实现管理“精细化”。《首问责任制度》针对诉求性质的不同,细分为咨询类、求助类、投诉举报类及紧急重大事项四大类,并分别规定具体的处理流程与责任人职责。例如,咨询类要求准确即时解答;求助类需积极协调或引导转办;投诉举报类强调情绪疏导、记录报告与跟踪衔接;紧急重大事项则要求立即报告并先期处置。这种分类施策的方式,增强诉求处理的针对性与专业性,提升管理效能。同时,事项办结后,首问责任人需通过电话、面谈等形式反馈结果并记录在案,形成“受理-办理-反馈-记录”的完整闭环,让每一项诉求都有“落脚点”。
强化监督约束,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为保障制度落地有效,《首问责任制度》构建多维度监督体系。通过“闭环管理”原则,要求对每项诉求的受理、办理、反馈、记录进行全过程留痕,便于追溯与核查。明确各类诉求的办理时限,要求一般咨询即时或1个工作日内答复,复杂事项一周内需有程序性答复或最终结果,并对延期情形作出严格规定。深化信息公开,对不涉密的普遍关心事项的办理过程及结果,通过公告栏、内部网站等渠道公开,主动接受全体职工监督,倒逼处理过程的规范与高效。
制度快速落地,首例群众来访高效办结。《首问责任制度》下发后,已迅速应用于实际工作。近日,总段依据本制度成功办理一起求助类事项。首问责任人在接到诉求后,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迅速响应,准确分类为求助类事项,积极协调相关单位,全程跟踪办理进度,并在当日内向诉求人进行程序性告知和最终结果反馈,诉求人对处理过程及结果均表示满意。该案例的成功办理,有效检验《首问责任制度》设计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成为《首问责任制度》落地后“快速响应、高效办结”的生动实践,为首问责任制度的全面深入推行积累实践经验,奠定良好开端。
下一步,海西公路总段将持续跟踪《首问责任制度》运行情况,不断收集反馈意见,优化完善相关细节,确保首问责任制度真正落地生根、发挥实效,为推动总段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内部环境。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