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加科学有力地推进公路养护工作高效持续发展,海东公路总段结合公路养护工作实际,深化“四新”技术推广应用,积极推动科技创新融入公路养护工作,不断为公路养护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精准施策破局网裂难题,硅沥青修复剂显成效。针对省道104西宁——贵德公路车流量大、重型车多,路面长时间作业不便及顽固性病害多发、修补质量不高的困境,总段采用公路养护硅沥青路面网裂修复剂(HR网裂料)进行处治。该材料是一种专用于修复沥青路面网裂的新型材料,具备优异的柔韧性、弹性、高低温及粘结性能,能有效填充裂缝、修复网裂,并在路面形成抗滑表层。与传统技术相比,硅沥青修复剂能快速修复磨损、老化、裂缝等病害,以其柔韧、强黏结和高耐久性的特点,显著延长了公路使用寿命,提升了路况水平与行车安全。
攻克雨季养护瓶颈,水固化材料保障汛期畅通。进入汛期,雨水和车辆荷载易导致沥青路面出现坑槽、沉陷等,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对此,总段引入水固化反应型高强路面修复材料。这款环保型材料专为雨天坑洞修补设计,相比传统冷补料,在强度形成速度和修补后耐久性方面优势突出,可实现坑槽的永久性修补。其施工工艺简便,突破了传统材料易受雨水、低温天气制约的局限,具有快速固化、长效耐久、密实防水和绿色低碳的特点。此项技术的应用,成功解决雨天应急修补的难题,为汛期道路安全畅通提供坚实保障。
突破高温养护限制,感压型材料实现高效持久修补。夏季路面养护面临严峻挑战,烈日下沥青软化,传统热料修补需140℃以上高温环境,涉及车道封闭和大规模设备人员投入,安全与成本压力大。同时,小裂缝处的坑槽开槽修补成本高昂,但若不处理又会迅速扩大,形成“雨后补坑、烈日返工”的恶性循环。感压型沥青修补料专门针对此类路面凹凸不平、坑槽、裂缝等病害,可实现及时修补。其施工便捷高效,直接放置于病害处即可,完工后立即可通车,且性能持久优异,支持雨天作业,安全环保。该材料极大突破了耐久性瓶颈,延长了修补期限,并实现了材料浪费率近乎为零。
“四新”技术的集成应用为公路养护领域注入强劲的创新动能。通过构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四位一体的技术体系,有效提升了养护质量,实现了养护过程的降耗、增效与环保效果最大化。下一步,海东公路总段将深入开展观测分析与长期服役性能跟踪,通过定期记录比对,实时掌握新材料运行状况,评估应用效果,并不断总结预防性养护经验,持续借助新材料推动公路预防性养护水平迈向新台阶。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