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专项行动进入深入整改阶段以来,全省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综合行政执法机构铆足干劲,坚持目标导向,聚力整改整治,确保专项行动走深走实。
一、持续深化整治突出问题规范执法专项行动
(一)全局着眼,绘好督导调度导航图。各地各相关单位紧密结合实际细化任务,将总体目标分解为可量化、可执行的阶段措施,通过督导调研检验部署推进成效、发现深层次问题,确保专项行动任务执行精准、细致,“部署—执行—督导—改进”到位。省厅认真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司法厅关于整治突出问题规范执法专项行动第二次视频调度会议精神,借鉴经验做法,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以案为鉴,确保专项行动方向不偏、重心不移、劲头不减。7月9日,厅分管领导主持召开全省交通运输领域整治突出问题规范执法专项行动视频调度推进会,听取各地各相关单位专项行动进展情况汇报,梳理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不足,明确下一阶段重点任务,要求各地各相关单位,提高政治站位、压紧压实责任链条,深挖突出问题、落实落细查纠重点,规范执法行为、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专项行动有力有序向前推进。7月15日-16日,厅分管领导带队以“四不两直”、直插一线方式,深入海南州、西宁市,采取座谈交流、查阅资料、案卷抽检方式,详细了解专项行动工作开展情况,与属地高速运营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货车司机进行沟通交流,倾听意见建议,针对发现的问题要求立行立改,加强调度,全力做好整改落实。省交通综合执法总队党委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暨群腐集中整治工作推进会,一体统筹部署整治突出问题规范执法专项行动工作,进一步加大专项行动在总队所属各级交通综合执法机构的推进力度,并先后对省交通综合执法黄南高速支队、海东高速支队、海西高速支队、果洛高速支队、湟源干线支队、格尔木干线支队问题整改情况及可验证性成果进行抽检,提升工作质效。果洛州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6月30日至7月11日赴全州六县,通过查看档案资料、实地调研等方式进行督导检查,进一步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二)实处着力,绘好问题查改施工图。为确保专项行动线索来源广泛,问题指向精准,各地各相关单位通过公开征集听民意、定向座谈挖线索等方式,激活“基层联动”渠道,让线索浮出水、找上门、传进耳,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线索收集网络,实现“应查尽查、应改尽改”。省厅多维度梳理识别问题线索,针对交通运输部转办、司法厅移交、邮箱电话投诉举报等渠道收到的相关线索按照职责分工进行分级核查办理。精心组织22名公职律师及业务骨干,随机抽取全省各级交通综合执法机构2023年以来办结的66起处罚案卷进行联评、互评,深挖问题线索,规范权力运行、提升执法办案水平、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省交通综合执法总队全面启动与司乘人员和行政相对人“交朋友”活动,广泛征求收集对交通运输行业工作意见建议487条,同步结合执法满意度测评,强化社会监督参与,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满意度测评数据877条,群众满意率达100%。大通县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局联合青海人和通信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组织辖区12家重点货运企业管理人员开展现场观摩座谈交流会议,提升投诉处置与监管效能。湟中区交通运输局召开执法案卷交流研讨会,通过对比评查2023年与2025年执法案卷,以评促改提升执法标准化水平。果洛州交通运输局聘请出租汽车驾驶员、货车驾驶员为社会监督员,全面倾听收集从业人员心声诉求。畅通服务监督热线、咨询渠道,建立“接诉即办”机制,安排专人负责群众咨询投诉的受理、转办和反馈工作。针对货车司机等群体诉求,开设“绿色通道”,优先响应、快速处置。海西州交通运输局聚焦“整治货车司机投诉处置效率质量不高”问题,成立工作专班,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海东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制定《海东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案件回访制度》,对2025年办结的90余起交通运输行政处罚案件开展全覆盖案件回访,针对性了解办案过程中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保障、事项告知落实情况,确保执法程序规范。
(三)规范着手,绘好涉企检查线路图。根据《青海省司法厅关于印发 <关于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实施方案>关于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规范涉企行政行为 合力降低成本负担”2025年青海省减轻企业负担工作措施>的通知》要求,省厅紧扣目标任务,强力推动落实,明确各阶段各环节事项责任履行情况,通过“复盘式”总结,整合报送上半年涉企行政执法工作情况,清晰展现任务落地效果。西宁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湟源县交通运输局围绕检查计划填报、二维码生成等流程内容组织“扫码入企”专项培训,严格落实入企检查扫码留痕。湟中区交通运输局邀请法律顾问开展入企检查规范培训,围绕入企检查的法定程序、权限边界、文书制作及涉企柔性执法技巧等,通过案例分析形式,为全体执法人员答疑解惑。果洛州各县交通运输局组织执法人员专题学习涉企检查“五个严禁”“八个不得”规定4次,严格执行检查备案制度,要求按照《关于推行“扫码入企”应用》和《行政检查文书基本格式文本》,明确法律依据、检查事项及操作流程。湟源县交通运输局制定《湟源县交通运输局2025年度执法监督检查计划》《湟源县交通运输局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事项清单(2025年版)》,梳理执法检查事项15项,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事项4项。海东市交通运输局制定印发《海东市交通运输领域“邀约式”执法检查服务工作方案(试行)》,在“海东交通执法”微信公众号发布《海东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关于开展“邀约式”执法检查通告》,主动回应企业合规经营诉求,聚焦企业核心关切,以专业服务助力企业消除风险隐患,提升防范能力。
二、持续深化行政执法质量效能提升三年行动
(一)抓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素质能力。各地各相关单位聚焦核心业务,创新培训形式,灵活利用资源,精准对接需求,分层分类设置内容,通过场景化、常态化培训,激发内生动力,强化成果转化,提升综合素质能力。省交通综合执法格尔木干线支队聚焦无人机操作技能、航拍取证要点知识,积极开展无人机操作及路况、路域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排查培训,为汛期公路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奠定基础。省交通综合执法海西干线支队、海西高速支队积极组织执法人员参加由海西州中级人民法院开展的旁听庭审活动,为执法人员近距离感受庭审程序的规范性、法律裁决的严肃性,进一步增强证据固定应用和风险防范意识。省交通综合执法湟源干线支队联合湟源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湟源县应急管理局等多家单位,以“2025年青海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应急抢险”为主题,开展模拟实战演练活动,完善联动机制,积累实战经验。西宁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针对动态监控和交通违法信息梳理出的重点驾驶员,开展安全驾驶与文明服务专题培训5场/254人次,强化安全意识与服务理念。湟源县交通运输局围绕办案程序等核心内容组织开展“业务骨干上讲台”活动,有效提升执法人员业务水平。海南州交通运输局组织开展“局长、科长走流程”活动,通过参与行政许可事项、运输资格证申请等业务流程操作,深入了解群众办事的难点、堵点问题,切实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转变。玉树州交通运输执法局组织全体执法人员通过模拟执法场景演练、互动交流、案例分析方式,开展规范执法用语、规范执法行为、规范考勤制度专题培训,提升执法服务水平,夯实队伍管理基础,树立交通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
(二)抓源头治理,进一步促进执法规范。各地各相关单位聚焦非法超限超载运输源头治理、“两客一危”监管等重点难点问题,依托具体监管场景和执法事项,扎实开展“常态化+专项整治”工作,切实通过规范前端执法减少执法偏差,提升执法质量。持续深化旅游旺季道路客运非法违规运营“百日攻坚”专项整治行动,西宁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发布《出租车/旅游客运文明服务规范》《网约车市场秩序工作提示》,强化政策宣贯与秩序引导。海南州、海西州、海北州各级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紧盯重点环节、时段、路段,根据旅游高峰期旅客出行需求增加的特点,联合公安交警、市监、文旅等多部门持续深入开展旅游旺季客运市场非法营运专项整治行动。果洛州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巩固运用全省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突出问题集中整顿“百日攻坚行动”的成效做法,持续加强“两客一危”安全监管。积极协同公安交管部门健全重型货车安全协同监管机制,推进车辆动态监控网上巡查常态化开展,依托动态监控数据精准筛查布控严重疲劳驾驶货车和驾驶员,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持续强化“百吨王”治理攻坚,西宁市、湟中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延续6月“百吨王”专项整治成果,依托“路警运三位一体”机制,分片区开展“百吨王”专项整治,有效防范道路桥梁安全风险。海晏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县公安交警大队,海北高速支队刚察大队组织开展联合治超执法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超限超载车辆,全力保障辖区交通运输安全。
(三)抓联合监管,进一步密切协同联动。为进一步破解跨领域、跨层级监管难题,凝聚执法合力,各地各相关单位深化场景联动,强化动态协同,聚焦重点攻坚,通过制度绑定、资源互通、实战磨合,全力创建齐抓共管、同频共振良好格局。全省各级涉赛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全面落实第二十四届环大美青海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交通保障任务,提前谋划、周密部署,有序做好赛事期间服务保障、现场秩序维护工作,多维发力,为赛事圆满成功筑牢坚实防线。强化防汛保通应急处置,自省厅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以来,全省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按照预案要求迅速进入应急状态,根据交通运输部、省厅关于防汛工作各项要求,持续加强与气象预警、应急管理、公安交管、公路养护等部门的协同联动,严格落实“叫应”“叫醒”机制,切实做到“三管三应三落实”,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公路安全畅通。省交通综合执法果洛干线支队联合四川省阿坝各莫超限检测站、壤塘县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开展青、川界跨省区域参观践学、联合治超执法行动,进一步强化边界交通运输协同治理效能。省交通综合执法黄南高速支队积极联动地方政府、自然资源、城市管理等部门,搭建“一路多方”平台,创新引入“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精细划分网格单元、明确行政单位及责任人,形成“定格、定人、定责”的管理体系,为打破管辖区域横跨三地、部门协同难的困境作出了有益探索。
三、存在问题
(一)整改主体责任扛的不牢。通过督导调研发现,部分市州对县局不过问不督导,对问题整改统筹研究不够,整改措施落实不深不实,强调客观因素多,主动破解难题意识不强。省厅“四不两直”发现海南州交通运输局5项问题,当场进行反馈。
(二)“亮码”检查工作开展不规范。各地各相关单位对“扫码入企”理解不深入,认识不到位,没有熟练掌握“扫码入企”程序操作流程,制定备案的检查计划与实际开展的涉企检查有出入,工作执行有偏差。
(三)专项行动纠治力度有所弱化。通过各地各单位报送的工作开展情况专报及动态问题清单来看,普遍将专项行动与常态化执法工作混为一谈,问题查摆动态更新工作基本停滞,存在松劲歇脚心态。海西州交通运输局问题整改推进缓慢,清单动态更新不及时。
(四)工作推动落实质效不高。有的地区和单位没有将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审查等相关制度落实到执法全流程,没有将投诉举报、案卷评查等多渠道获取的执法问题线索纳入整治范围,部分单位和地区工作推动频繁出现“赶工”“延期”,影响工作整体进度。黄南州交通运输局专项行动专报内容流于形式,没有实质内容。
四、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强化统筹结合。持续推进专项行动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深度融合,针对“四乱”典型表现、队伍建设、线索排查等进行再梳理、再排查、再整改。
(二)进一步规范涉企检查。严格依据行政检查事项清单和检查计划,规范检查权限,推行“扫码入企”,做到既让监管检查“有章可循”,又让企业“安心经营”,有效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三)进一步提高整改标准。在统筹推进排查梳理、自查自纠、检查督察、案件查处、问题纠治等工作的同时,实化整改措施,强化动态跟踪,督导调研,建立长效机制,提高整改成效,组织开展“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
(四)进一步强化人员培训。通过开展“大队长讲堂”、创办“执法微课堂”、组织专题讲座、执法培训班等形式,全面落实《青海省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公示制度等四项制度》,加强应用《青海省交通运输行政裁量权基准》,严格执法程序,优化执法办案,提升执法服务。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