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持续强降雨影响,7月15日晚至16日凌晨,国道573线、国道310线省道306线部分路段山体出现松动,大量泥石流倾泻而下掩埋路面,造成多处路段不同程度受损,部分路段泥石流堆积厚度达2米,影响车辆行人通行安全。
灾情发生后,湟源公路总段第一时间统筹调度,打出抢险“组合拳”。一是快速响应勘查,干部职工冒雨赶赴现场,同步开展隐患排查、风险评估。利用无人机等科学技术手段,加强风险监测和灾害预判,及时对风险点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切实筑牢风险防控底线。同时,联合交通综合执法、地方公安交警、应急管理等部门,安抚受困人员,有序疏散转移被困车辆。二是强化现场管控,在灾害区域及周边迅速设置警示标志、隔离设施及警戒线,阻断无关人员进入风险区,保障作业安全。三是高效清障保通,组织人员调用装载机、挖掘机及运输车辆,采取“机械+人工”协同作业模式,连夜清理落石、倒伏树木及路面淤泥,冒雨切割树干、清运枝叶,全力打通受阻路段。为进一步补强抢险力量,尽快抢通受损道路,省公路局应急保障中心调配机械和职工,雨中驰援、合力攻坚,大大提高了工作成效。四是科学制定方案,结合地质条件与损毁状况,精准制定分步抢险计划,投入多类型机械及人员,针对靠山侧硬岩、江水湍急等难点,采取开挖与回填结合方式抢修便道,全力保障基本通行需求。
经夜以继日的紧张作业,截至7月16日12时,阻断路段恢复单向通行,累计清理泥石流7390立方米。当前,正值“七下八上”主汛期,湟源公路总段全体干部职工将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坚定信念,持续奋战在防汛一线,用实干擦亮初心底色,用担当打赢公路防汛保通攻坚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和公路畅通。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