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无障碍访问 长者模式 智能问答
上半年全省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

  2025年以来,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紧紧围绕融入和服务全国大局,聚焦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全力推动重点任务落实,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总体平稳。1至6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亿元,同比增长55%。5月底,累计完成公路客运周转量23.63亿人公里,同比增长5.29%,完成公路货运量7440.49万吨、周转量85.41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1.62%和7.29%。
   在项目建设方面,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建设,确保规划7个领域和28项具体指标全面落地落实。启动编制“十五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编制《青海省“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公路规划纲要》《西宁—海东都市圈一体化综合交通专项规划》等规划,积极增补申报高原生态公路技术、交能融合设施建设等交通强国新试点。打造现代交通网络,建设同仁至赛尔龙、建设桥至下红科、沙木多至久治、加定至西海等省际大通道项目,进一步提升与周边省份通达等级。畅通省内路网大循环,稳步推进小柴旦湖至老茫崖、湟源至西海、热水至江仓等项目,老城关经西宁至上新庄公路大通段、机场东进场路、倒湖茶公路二郎剑至黑马河段公路实现通车。着力打造柴达木、青海湖等“五个1号”交旅融合生态景观大道,完善拉脊山、同宝山等10座观景山峰旅游服务设施,年内建成青海湖1号交旅融合生态景观大道,加快补齐青南地区旅游公路短板,形成功能完善、路景交融、各具特色、宜行宜游的“快进慢游”旅游公路网。
   在民生服务方面,加力实施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里程1179公里,2个乡镇实现三级及以上公路覆盖通达,13个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上硬化路,让农村公路终将成为推动促进产业致富、群众增收的强劲引擎。按照“年内完成整改、能早则早、能快则快”的目标,全力推进省道306燕官公路项目建设,上半年完成固定投资2.45亿元,占总投资的44%,年底前确保全面完成整改任务。同时,部署开展全省公路路况提升三年攻坚行动,累计排查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次差路段1.14万公里,年内计划整治3320公里,有效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实施5座危桥改造和100公里村道安防工程,已完成村道安防工程56公里,为乡村发展筑牢安全基石。实施500座便民桥梁,已建成50座,在建70座,其余加快实施。在西宁、海南等地选取100公里村镇道路实施亮化工程,积极推进玉树州歇武镇等16个乡镇道路过境段提升工程。
   在运输服务方面,推进定制客运和汽车客运站转型发展,新增开通定制客运线路3条,升级改造西宁市公交站点服务设施12处。持续推进三级以上汽车客运站联网售票工作,上半年联网售票覆盖率达68%。开通29条“通学专线”和8条“上班族专线”预约直达公交,增开火车站至市区方向的巡游公交线路,保障人民群众个性化出行需求。大力推行货车司机服务费用“三免一推”优惠措施,累计为货车司机减免服务费用220余万元。加快青海省交通运输智慧物流大数据平台建设,累计完成投资9975万元,完成实施期计划总投资的81.67%。全力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提档升级,开通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线路30条,日均带件量由几十件增长至1300余件。
   在生态环保方面,将生态保护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和管理全过程,在新开工项目中全面推行路基土石方信息化监测全覆盖,仅贵德至尕巴松多、建设桥至下红科等多个重点项目,优化减少路基土石方挖方约390万方、填方409万方,节约公路用地约4970亩。全面整治提升全省路域生态环境质量,因地制宜选取1116公里路域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示范路,计划年内完成2305公里整治任务。大力推进路面冷再生技术应用试点增点扩面,实施“冷再生”技术提质改造农牧区砂石路2000公里。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省新能源、清洁能源公交车和出租车占比分别达99%、83%。开展绿色出行“续航工程”,加大公路沿线充换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海拔3000米以下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覆盖率达83%。
   行业治理方面,持续推进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扎实开展春运及春节假期、汛期暑期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上半年,累计开展企业、项目排查3253家次,排查整改一般隐患3670条,排查重大隐患64条,已完成整改56条,正在整改8条。在全省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水运码头、治超站点布设视频监控4332路,对重点部位进行实时监测。强化2个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库和7个高速公路、65个普通干线公路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健全完善高速公路“1+8+N”、普通干线公路“1+6+33”应急管理队伍,组织开展“公路急先锋·2025”应急演练10余次。处置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及重点时段公路阻断、交通拥堵等应急突发事件1726件,有效保障全省路网安全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