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无障碍访问 长者模式 智能问答
【湟源公路总段】湟源公路总段圆满完成第二十四届环大美青海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第二赛段公路保通保畅任务

  7月7日,第二十四届环大美青海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第二赛段(多巴——互助)途经湟源公路总段辖养的国道109线、省道102线。在省交通运输厅、省公路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湟源公路总段坚持“人民交通为人民”的初心使命,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主线,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保畅通、优环境、强保障”为抓手,圆满完成赛事公路保通保畅任务,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为赛事安全、精彩举办提供了坚实的道路支撑。
  第二赛段涉及湟源公路总段养护路段国道109线18.923公里,省道102线3.204公里,合计22.127公里。面对赛事对路面技术状况、路域环境提出的更高要求,以及复杂路况、多变天气等多重挑战,湟源公路总段强化“一盘棋”思想,各级领导班子靠前指挥,干部职工放弃节假日休息,以“节日不打烊”的责任担当,统筹推进路面病害处治、在建项目管理、路域环境整治、赛事保洁保障、应急预案演练等重点工作,以专业的技术水平和饱满的精神状态,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保通保畅答卷。
  高位统筹强部署,下好“先手棋”。坚持“谋定而后动”,制定印发《第二十四届环大美青海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公路交通保障工作方案》,成立专项领导小组,明确“路线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湟源公路总段及所属各单位同步制定“一路一策”保障方案,建立“主要领导统筹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协同抓”的工作机制,对涉赛路段病害整治、路域环境提升、应急保通等关键环节进行细化分解,确保任务到岗、责任到人、时限到天,为保障工作有序推进提供科学指引。
  精准施策抓养护,筑牢“硬支撑”。坚持“养护先行、品质为本”,聚焦赛事对路面技术状况的刚性需求,以“一公里一档案”精细管理为抓手,全面提升路况水平。 一是推行“机械+人工”立体保洁模式,每日对赛事路线进行全路段清扫,重点清理边沟杂物、路面抛洒物,同步清洗护栏、里程碑等附属设施,确保路域环境整洁有序; 二是实施“动态监测+精准处治”,针对路面坑槽、裂缝等病害,采用冷补料快速修补、热沥青同步封层等技术,利用晴好天气集中处治,做到“发现一处、治理一处、达标一处”; 三是强化养护工程项目管理,对涉赛路段养护工程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压茬推进,确保赛事前全部完工,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综合整治优环境,擦亮“风景线”。坚持“路域环境+生态景观”协同提升,打造“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公路通行体验。集中开展路域环境专项整治,联合交通综合执法、属地政府、交警等部门清理公路用地内农作物、堆占物及非公路标志,修整路容路貌,疏通排水设施,实现“无垃圾、无杂物、无违法设施”的目标。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在国道213线、省道207线沿线设置民族团结主题景观、绿植花坛,补植适应性强、观赏性高的本土树种,打造“一路一景”生态廊道,让赛事路线成为展示青海生态之美、人文之韵的流动窗口。
  科技赋能提质效,激活“智慧化”保障动能。坚持“创新驱动、智慧管理”,推动保通保畅工作提质升级。运用AI智能巡检系统、无人机视频检测、桥梁边坡示警装置等技术,对涉赛路段开展拉网式排查,精准识别风险点,建立“一患一档”整改台账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党员冲在前、攻坚我先行”,党员干部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组建应急保通队伍,在平交道口等路段随时待命,实行24小时值班备勤,确保突发事件“快速响应、高效处置”。通过公路沿线电子情报板实时发布赛事信息、路况提示,为参赛车队、观赛群众提供精准信息服务。
  督导问效促落实,拧紧“闭环式”责任链条。坚持“问题导向、闭环管理”,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湟源公路总段成立专项督导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涉赛路段开展督导检查,下发整改通知单,跟踪督办问题。截至赛事前,所有隐患问题均已整改销号,涉赛路段各项指标全面达标。
  期间,湟源公路总段设立应急保通点3处。下一步,湟源公路总段将及时总结第二赛段经验,持续做好其他赛段的保通工作,并以此次赛事保障为契机,深入贯彻“交通强国”战略部署,严格落实“一条公路、两道风景”工作要求,持续推进公路绿化美化、文化融合、服务提升工程,着力打造“安全畅通、生态宜人、特色鲜明”的高品质公路网络,为青海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贡献公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