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在青海省重点项目G338海兴至天峻公路热水至江仓段改建工程K51+800大通河北岸水域,一场以“鱼跃国道畔 水润生态路”为主题的重大生态修复行动拉开帷幕。
上午11:30时许,青海省公路局结合该项目实际,在当地农业(渔业)部门和公证人员的参与见证下,向大通河河道集中放流5万尾本土珍稀鱼种花斑裸鲤,将公路建设项目与渔业增殖放流紧密结合,这是青海省首次在公路工程建设领域开展的增殖放流,标志着公路项目建设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推进取得实质性突破,为生态环境改善注入新活力。
G338海兴至天峻公路热水至江仓段改建工程项目全长102.056公里,起点位于刚察县哈尔盖镇热水,接已建G338线盘坡经大通河至热水段K98+183处,翻越大通山垭口、龙洼那合如山,路线终点K102+285顺接G338线江仓至木里段公路,是青海省公路网的组成部分,在国家和区域路网中居重要地位,项目的建设对服务海北州旅游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该项目紧邻大通河河域,大通河是黄河上游重要一级支流,其源头区地处三江源国家公园边缘,冰川融水与高山草甸共同构成独特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承担着维系生物多样性与流域生态安全的双重使命。
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保护大通河特种鱼类资源,青海省公路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工程建设单位应对受损失渔业资源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对评估的渔业资源损失给予经济补偿,渔业资源补偿费用纳入环保投资等具体要求,结合公路工程项目实际,以花斑裸鲤和黄河裸裂鲤鱼为增殖放流鱼种,在项目施工期间和完工后根据实际情况分批次增殖放流,旨在修复水域生态链,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公路建设项目在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区域交通便利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青海省公路局此次公路项目建设与增殖放流行动的结合,体现了对生态保护的高度重视,是一次公路项目与生态保护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在放流现场,还进行了科普宣传,向公众普及增殖放流知识和水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保护责任感,激发社会各界对水域生态保护的关注和支持,营造全民参与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接下来,青海省公路局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在公路项目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因素,采取更多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保双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