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无障碍访问 长者模式 智能问答
【省交通综合执法湟源干线支队】创新管理方式 构建超限屏障 增进民生福祉

  为切实巩固超限超载治理成效,省交通综合执法湟源干线支队以问题为导向,以民生为根本,联合共和县交通运输局创新实施“疏堵结合、标本兼治”治理模式,在哇玉公路超限检测站周边村道科学设置限宽设施,既有效阻断超限车辆避站绕行通道,又着力解决村民出行安全隐患,实现“治超护路”与“惠民利民”双目标协同推进。
   精准施策,构建“科技+设施”治超网络。针对哇玉超限检测站周边部分超限运输车辆为逃避检测,利用村道绕行导致的道路损毁、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联合共和县交通局成立专项工作组,通过实地勘察、数据分析和民意调研,创新构建“固定检测站+动态巡查+村道限宽”三位一体治理体系。在科学评估交通流量、道路承载能力及村民出行需求基础上,与检测站关键关联村道精准设置限宽设施,从源头阻断超限车辆绕行路径,切实提升检测站执法效能,保障公路安全畅通。
   民生为本,打造“安全+便民”出行环境。秉持“治超为民、治超惠民”理念,工作组深入哇玉镇周边村庄走访调研,针对村民反映强烈的重车碾轧导致村道坑洼难行、夜间行车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同步制定“限宽+防护+便民”综合解决方案。在限宽设施安装过程中,严格遵循科学选址、规范施工、安全优先原则,采用高强度混凝土结构确保设施耐久性,并配套设置反光警示标识、减速标志牌及夜间照明设备,既有效限制超限车辆通行,又保障了村民日常生产生活车辆的正常通行需求。同时,建立“政府+执法部门+村委会”三方联动机制,定期开展道路巡查与设施维护,切实将民生工程打造成“民心工程”。
   协同共治,开创“交通+地方”治理格局。此次限宽设施安装工作,是青海省交通运输执法部门深化“路地共建”机制的生动实践。共和县政府充分发挥属地管理优势,在土地协调、施工保障、群众沟通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交通执法部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设施设计、标准制定、执法监管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双方通过“资源互补、信息互通、执法联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共治格局。
  这一创新举措既筑牢超限超载治理的“前沿阵地”,又疏通乡村交通的“毛细血管”,实现“阻断超限运输、保护公路设施、保障村民出行”的多赢目标,为全省治超工作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治超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