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无障碍访问 长者模式 智能问答
【省交通综合执法西宁高速支队】创新路面治理新模式 凝聚协同共治“向心力”

  为高效开展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充分发挥辖区重点运输企业业务骨干长期处于公路沿线的优势,有效破解基层执法“力量薄弱、覆盖不足”等痛点,保障辖区高速公路安全畅通。5月12日,省交通综合执法西宁高速支队积极寻找路面治理方法路径,探索货运从业人员公路自治新模式,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监管,聘任“义务辅助执法员”,以“编外助手”身份注入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新鲜血液。
   搭建共治桥梁,构建立体监管网络。针对辖区高速公路“点多、线长、面广”的监管难题,支队聚焦“执法力量+社会协同”双轮驱动,从重点运输企业中选拔政治觉悟高、责任担当强、熟悉路况、热心公益的重点运输企业从业人员担任“义务辅助执法员”,着力构建“执法人员+社会公众”监管网络,有效填补公路治理“末梢盲区”,形成“全民参与、全域覆盖”的共治格局。
   明确职责定位,激活基层治理效能。聚焦公路路面破损、桥梁安全隐患等高频问题,通过微信工作群、24小时值班电话实时反馈线索,同时承担普法责任,面向群众普及超限运输治理、公路安全保护等法律法规,引导公众自觉遵守运输秩序,对执法人员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进行社会监督,共促执法公信力与群众满意度“双提升”。
   强化保障机制,夯实共治共建根基。主动构建“培训+管理+反馈”保障体系,跟进专题培训,围绕公路安全知识、应急处置技巧等介绍相关内容,对线索反馈实行台账化管理,明确处置责任人和办结时限,实现“事事有登记、件件有回音”,同时打通“路警企气”信息共享渠道,推动社会力量协同共治与现有监管机制深度融合,形成问题发现、研判、处置的监管合力。
  下一步,省交通综合执法西宁高速支队将深化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理念,持续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治理模式,全面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交通运输治理新格局,为辖区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筑牢坚实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