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无障碍访问 长者模式 智能问答
【五一•致敬不凡 致敬平凡】平凡亦有光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映照你们橘红的身影。深夜的最后一抹星光,陪伴他们归来的脚步。他们的手,粗糙而有力,铺就着安全幸福的坦途。他们的心,坚定而热忱,温暖着每一位出行的群众。他们是公路人,用青春和汗水在青海大地上绘就出公路交通发展的壮美画卷。他们是高原阡陌通衢的守护者,以点点微光汇聚,照亮您前行的方向。

  晨光序章

  阳光还未穿透青藏高原的云层,结古公路段尖刀六班的班前会已经开始了。他们养护着平均海拔4300米的青南公路,这里年平均气温零下4度,氧气含量不足平原地区的一半,简单的弯腰铲雪都会让人头晕目眩,但这些“高原铁军”已经坚守了多年。随着班长一声“出发!”,橙黄色的养护车缓缓驶入晨曦。

  玉树地区公路生态脆弱,尖刀六班按照“三清三护”(清理路面抛洒物、清理边沟淤积物、清理沿线白色垃圾,保护动物通道、保护高原植被、保护路边景观)的方法日复一日重复劳作着,高原公路才得以保持“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

  雨夜长歌

  汛期来临,傍晚7时左右,湟源县境内突降强暴雨,大量泥沙涌上路面,国道109部分路段交通完全中断。湟源公路总段的26名干部职工连忙放下手中的饭碗,第一时间挽起裤腿冲进雨中。推土机不断轰鸣着,铁锹和耙子不停挥舞着,大家埋着头默默的清淤,浑身上下早已被雨水浇透……4个多小时过去了,没有人叫苦,没有人喊累。

  他们用行动践行着公路人的使命,养好公路,保障畅通。道路恢复了通畅,近1万多立方米的淤积物被清理干净了,他们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应急先锋

  “积石山发生6.2级地震了,快,快,快!”循化公路段下滩工区的16名养护职工迅速集结,奔赴受灾路段进行震后排查。平均年龄仅34岁的他们,不顾余震的危险,仔细查看着路况和交通基础设施。经巡查,30余处不同程度塌方,10多处道路中断,其中离震中最近的国道310连共线路段受损最严重,这是通往地震受灾区民和中川的唯一路段。情况十分紧急,但他们沉着冷静,按照“先通后固”“先保主线”的原则,紧张有序的开展“生命线”抢通工作。

  用铁锹铲除落石,用手搬运碎石,他们的棉衣被汗水浸透,又被寒风吹得冰凉,但没有人停下手中的活儿。各级负责人、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努力……看着第一辆运送救灾物资的车顺利驶过,所有人长舒了一口气。

  守护归途

  新年伊始,果洛地区气温持续下降,久治公路段白玉工区工区长岳宏云和工友们在辖养的国道345启那线路段上巡查,他已经连续多年主动留守着这条路了。除夕夜凌晨1时,海拔4000多米的隆格山垭口因风吹雪造成多辆车辆被困。狂风怒号、雪花漫舞,岳区长带着大家先用铁锹一点点、一步步清理被困车辆车轮附近的积雪,再用装载机拖行安全位置,有序疏导车辆慢慢驶离积雪路段。为避免造成更为严重的交通拥堵,他们连夜清理路边积雪、路面积冰,直至凌晨3点。

  时隔不久,一位当时被困垭口的外地车主在省厅网站留言:我想留下两位同志的姓名和电话,他们只说这是他们应该做的。他们的优秀品质不仅让我感受到温暖和力量,更让我对交通工作者充满了敬佩。虽然我没问到他们的姓名,但我知道,他们是贵单位众多优秀职工的代表,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交通人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青海交通系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职业素养。

  多年来

  一个个平凡的公路人用一簇又一簇的

  微光感动了社会,感召着行业

  在这个属于劳动者的光荣日子里

  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向拼搏奋进、用平凡造就不凡的

  青海公路人致敬

  跋山涉水,步履不停

  山高水长,映照初心

  明天的他们

  依旧踩着露水出发、披着晚霞归营

  他们的脚步永远

  比朝阳早一个刻度、比暮色晚一盏灯

  这绵延万里的高原守护

  从不需要纪念碑

  柏油层里凝结的星辰与岁月

  自会诉说青海公路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