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时节,澜沧江畔狂风呼啸。在平均海拔43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泥石流、雪阻、路面沉陷、裂缝、坑槽等自然灾害随时可能危及公路安全。青海省玉树公路总段杂多公路段澜沧江工区养护员爱帕扎西才仁整日奔波在抢险保通一线,为过往司乘疏通生命通道。
澜沧江工区位于“雪豹之乡”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年平均气温零下2摄氏度,一年当中寒冷季节长达八九个月。进入冬天,一下雪路面就结起了冰,养护工们常常要从早到晚清除冰雪。
在这里,雪灾是常有的事。2019年那场重大雪灾让爱帕扎西才仁今生难忘,当时,青海南部部分地区遭遇了持续近百天的重大雪灾,杂多县雪灾一度发展为特重度雪灾。
爱帕扎西才仁从未见过如此严重的雪灾,但作为杂多公路段的驾驶员,他毫不犹豫地冲锋在前,和同事们一遍又一遍地清通道路,为救援车辆开辟生命通道,竭尽全力守护广大司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了尽快疏通道路,他常常顾不上吃饭,一包干脆面就是他的能量来源。
海拔4750米的查乃拉卡山口,风力大、气温低,雪灾情况更为恶劣。爱帕扎西才仁作为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充分发挥藏语优势,不断安抚过往司乘,冷静指挥车辆通行。连续20多个昼夜的坚守,爱帕扎西才仁和同事们战胜了雪灾,道路也恢复了通畅。
在澜沧江工区,养护工不仅要护路,危急时刻还要救人。在海拔4712米的瓦日拉山,货车流量多,车辆湿滑、侧翻、车胎损坏等事故时有发生,因雨雪天气、路况不熟、旅客高反等引发的各类交通事故也很常见。“我们平均每年救助人员超过730多人次,保障300余辆车辆的安全通行。”爱帕扎西才仁说。
2024年1月底,玉树地区普降大雪,正进行保通工作的爱帕扎西才仁突然接到被困在瓦日拉山货车司机的求救电话,第一时间就驾驶装载机前往事发地。他和同事们合力把被困的多辆货车从山脚拖至山顶,待所有被困车辆安全拖至山顶,已是次日5时,到家休息不到3个小时后,他又投入到另一场清雪救援工作中。
爱帕扎西才仁用双脚丈量着这片辽阔又艰险的土地,他的故事是高原上永不熄灭的精神篝火,鼓舞着每一个交通人。
该同志在2018年10月勇救落水群众,被杂多县萨呼腾镇派出所颁发“见义勇为 舍己救人”荣誉证书;
2019年3月被中共玉树州委评为玉树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先进个人;
2019年5月被共青团青海省委和青海省青年联合会授予第22届“青海省五四青年奖章”;
2020年3月被中共省委宣传部和青海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评为青海省岗位学雷锋标兵;
2020年12月被中共玉树州委和玉树州人民政府授予第四届“玉树好人”见义勇为模范;
2021年12月被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青海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青海省总工会、共青团青海省委、青海省妇女联合会评为第四届青海省道德模范提名奖;
2024年4月被交通运输部、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第二届“最美公路人”称号;
2024年12月被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授予“青海省先进工作者”称号;
2025年4月被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