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无障碍访问 长者模式 智能问答
《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政策解读

青海省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工作

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深刻汲取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火灾事故教训,切实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推动全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结合我省实际,省安委会制定印发《青海省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的总体要求和时间步骤安排是什么?

总体要求:聚焦动火作业培训考核、资格认定、作业审批、现场监护、违规查处等环节安全管理,坚持标本兼治、源头提升,明确部门监管责任,压实单位主体责任,以务实管用举措,全链条强化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和压减火灾事故,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步骤安排:2025年开展集中整治,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监管机制,提升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安全管理水平,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2026年巩固整治成效,消除重点环节的突出安全风险隐患,健全完善长效管理的制度标准,动火作业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整治重点是什么?

针对社会单位和行业部门明确10项管理措施。

社会单位安全管理方面:一是按照“谁的场所谁管理,谁动火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动火作业安全主体责任。二是限制使用、营业期间动火作业,未落实有效防火分隔、告知风险等相关责任措施的,一律不得动火作业。三是要求涉及动火作业的小型工程,应当依法实行备案管理,主动公开备案信息。四是要求单位建立完善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动火作业内部审批程序。五是从事电焊、气焊、气割的动火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持证上岗,并具备相应安全技能。六是严格动火作业现场管控,作业期间严格做到“六个必须”。

行业部门监督管理方面:一是住房城乡建设、应急管理、消防、民航等22部门,强化动火作业监管执法和行业监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形成合力。二是应急管理、住房城乡建设、消防等部门,强化警示曝光和举报奖励,定期曝光动火作业违法行为、典型案例,对举报有功人员按规定实施奖励,营造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三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强化动火作业人员安全培训,严格考核培训机构监管,坚决整治培训弄虚作假、考试“放水”等乱象。四是市场监管、工业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消防等部门,推广应用信息化管理措施,推动“加芯赋码”“一机一码”等技术改造,推动建立动火作业单位和作业人员供需保障平台。

保障措施是什么?

省安委会办公室成立专项整治工作专班,参照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专项整治工作专班运行模式,相关部门派员集中办公,其他成员单位确定的工作人员根据需要适时集中办公。省消防救援总队、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应急管理厅会同相关部门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建立相应工作机制,细化任务分工,进一步加强对动火作业的监督管理,提升基层动火作业安全管理水平,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合力。

青海省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

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深刻汲取建筑保温材料安全事故教训,加强全链条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省安委会制定印发《青海省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和时间步骤安排是什么?

总体要求:聚焦房屋市政工程建筑外墙及冷库、室内冰雪场馆保温材料应用领域,强化问题导向,突出重点关键,坚持“优先遏制增量、有序治理存量、建立完善标准”原则,全面提升生产流通、质量评价、建设施工、排查修缮、使用管理等各环节安全水平。

步骤安排:2025年开展集中整治,加强安全监管,有效预防和减少建筑保温材料安全事故,坚决遏制较大和有影火灾事故发生2026年持续深化整治,巩固提升整治成效,切实消除重点环节突出安全隐患,完善标准规范和制度措施,推进落实全链条监管。

整治重点是什么?

明确17项整治措施,细化18个部门工作职责,着力解决6方面问题。一是通过宣贯标准规范、强化行业规范化管理、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指导生产企业自查自纠等措施,着力解决生产流通产品质量问题二是通过督促生产企业落实出厂检验、严格施工进场现场检验检测、开展检测机构专项监督抽查、依法查处违法行为等措施,着力解决质量评价失准失真问题;三是通过压实建设工程各方责任,加强质量监督抽查、严格落实技术交底、风险告知和检查制度,以及严格施工作业审批监管、落实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属地备案制度等措施,着力解决建设施工违规违章问题;四是通过督促建筑产权所有人常态化自查、各地区及相关部门常态化排查、强化消防安全管理和日常防护等措施,着力解决既有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安全问题;五是通过严格审批把关、明确监管部门管理要求、加强使用环节协同监管,着力解决冷库和室内冰雪场馆安全监管问题;六是通过加强源头信息追溯、强化信用监管、严格事故倒查追责等措施着力解决溯源追责力度不够问题。

对因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问题导致发生较大以上和有影响事故的,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生产、销售、检验检测、工程参建各方主体、统一管理单位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整治行动期间,凡发生保温材料亡人火灾事故的一律提级调查。

保障措施是什么?

省级成立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工作专班消防救援总队住房城乡建设应急管理牵头主抓,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工作指导,强化统筹协调,推动各项措施落实各地区加强组织领导、指挥调度、统筹协调和督导检查,研究解决难点问题,统筹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行业安全监管,健全联合办案、案件移送、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提高防控等级、加大监管力度。各企业单位、高层民用建筑产权所有人认真落实风险隐患“自知、自查、自改”和公示承诺要求,全面降低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