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无障碍访问 长者模式 智能问答
以理服人柔性执法 “说理式执法”破解涉路违建难题

  为切实保障路产路权,省交通综合执法湟源干线支队坚持法治原则,秉持实事求是的理念,以人民利益为核心,在处理国道213线违法建筑问题上,创新采用“说理式执法”这一全新模式。通过实施“普法先行、教育为主、柔性引导”的三步工作法,成功实现涉路违法建筑“零强制拆除、零冲突、零反复”治理目标,开创新时代交通执法工作新篇章。

  坚持普法先行,让法治声音穿透砖瓦围墙。在执行巡查任务过程中,在国道213线某路段发现公路建筑控制区出现新的建筑物。面对当事人,执法人员积极履行职责,扮演起“法律宣讲员”的角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逐条阐明路权界限,同时,作为“政策讲解员”,结合航拍资料和路产档案,详细解读建筑控制区的法定要求;作为“案例剖析员”,通过分析类似违规建筑的拆除案例,深刻阐述相关利害关系,将原本抽象的法条转化为具体的现实警示,确保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注重教育为主,使情理交融化解对立情绪。在深入当事人家中进行多次耐心细致地沟通过程中,运用“算账工作法”,向当事人清晰阐释“法律账”,即利用精确的测量数据来证实建筑侵占公路用地的事实;明确“经济账”,即分析违法建筑后期强制拆除所需承担的经济成本;揭示“安全账”,即展示违法建筑对行车视距造成遮挡的模拟场景,通过逻辑严密的理性推演,有效破除当事人的侥幸心理。

  推动柔性引导,用真诚服务赢得群众认同。构建“一对一”帮扶机制,助力当事人拟定合规建设方案;主动与属地政府部门沟通协调,开辟“绿色通道”以加速合法审批流程;通过“拆除违建+帮扶重建”的闭环服务,最终促使当事人从“被动抵触”转变为“主动拆除”,自行拆除公路建筑控制区内新增建筑物,恢复公路建筑控制区原貌面积达18平方米。

  本次执法行动深刻阐释了刚柔相济的治理智慧,既体现对公路红线的精确测量,又展现人性化的执法关怀;既彰显法律的刚性与威严,又体现执法为民的初衷;既消除道路安全隐患,又巩固群众对法治的信仰。接下来,省交通综合执法湟源干线支队将继续深化“说理式执法”的内涵,让法治的阳光普照每一段公路,以真诚的服务守护千家万户的畅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