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无障碍访问 长者模式 智能问答
深耕“枫桥经验” 深化交法联建 共筑交通法治新防线

  前期,省交通综合执法果洛高速支队与果洛州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制定“交法”联建工作机制、搭建全省第一家交通运输执法领域“交法”联建平台——交通法治协调中心。为进一步深化这一机制、充分利用该平台,3月25日,支队联合果洛州中级人民法院、省交通综合执法果洛干线支队召开座谈会,凝聚共识,明确职责分工,完善沟通协调制度,建立定期的评价评估总结机制,确立通过打造联建文化,提炼联建工作核心价值观与文化理念,营造共同文化创建氛围,增强各方认同感和凝聚力,以“1+1+N”模式为主轴,全面推进今年联建工作,力求将共建机制推向更高层次、更深领域。

  聚焦“1+1”核心任务,夯实执法司法协作根基。一是以“司法建议”为纽带,化解矛盾纠纷,搭建互动桥梁。在交通运输执法过程中,法律适用的争议、程序衔接的障碍以及跨部门协作的空白时常成为制约执法效能的瓶颈。为此,支队将定期向法院提出司法咨询,针对执法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共同参与“周研会”,形成“学、帮、研、商”一体化的研学模式。同时,积极落实法院反馈的司法建议,建立“建议受理-专题研讨-制度优化”响应机制,不断改进执法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调处化解各类执法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发挥交通法治协调中心的争议化解作用,让交通法治协调中心真正成为争议化解的前沿阵地,提升执法的精准性和实效性。二是以“研学模式”为支点,开展联合评查,提升执法质效。借助交通法治协调中心的平台优势,加强人员交流、经验分享,对近三年交通运输执法典型案卷开展联合评查,评查过程严格按照执法主体适格性、事实证据完整性、法律适用准确性、程序规范性、文书制作标准化等五个关键维度进行,为每一份案卷建立“一案一表”问题清单。通过法院专业法官点评、执法队伍整改反馈、典型案例汇编通报,形成“评查-整改-提升”闭环机制,持续提高执法案卷质量,确保每一份案卷都能经受司法的严格检验,推动交通运输执法工作规范化、法治化。

  拓展“N项”多元举措,构建长效协同共治机制。一是用“现场学习”的方法,观摩庭审流程,提升法治思维。组织执法人员旁听法院审理行政执法案件,通过“沉浸式”的庭审观摩,直观了解司法审判对证据链条、程序合法、法律适用的严苛要求,重点学习行政诉讼案件中法院对执法行为的审查要点,推动执法人员树牢“证据意识”和“程序意识”,实现执法标准与司法裁判标准的有机统一。二是将“知识普及”当手段,开展送法活动,增强公众法治意识。充分利用“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举办法律讲座等形式,联合开展“送法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向广大交通运输从业者和社会公众普及交通运输法律法规知识,增强他们的守法意识和维权意识,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三是把“活动联建”当契机,深化党建融合,促进协同发展。深化“党建+业务”融合模式,开展系列联学联建活动。一方面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联合开展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讲党课等主题党日活动,加强双方党员之间的交流互动。结合交通运输执法工作实际,开展以“执法为民、服务群众”为主题的党日活动,组织党员深入运输企业、客运站场等一线,了解群众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执法队伍的活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开展联合学习活动。围绕党的理论学习、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业务工作难点探讨等方面开展党建联学活动,相互学习借鉴党建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共同探索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径。同时,将党建工作与交通运输执法工作紧密结合,以党建引领执法工作,以执法工作检验党建成效,实现党建与业务的同频共振、共同发展。

  下一步,交通综合执法果洛高速支队将与果洛州中级人民法院、省交通综合执法果洛干线支队继续紧密协作,全面落实“1+1+N”模式下的各项任务,不断开创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工作的新局面,为打造安全、畅通、有序的交通运输环境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让“枫桥经验”在交通运输执法领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