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注册
个人中心
智能问答
无障碍访问
长者模式
微信公众号
首页
政务服务
交通信息
工作动态
交通信息
国务院信息
省政府文件
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信用信息
公示公告
视频点播
图片新闻
招投标信息公开
招标公告
评标结果公示
中标结果公告
交通专题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网站年度工作报表
出行服务
路况信息
城市公交
公路客票
交通气象
12328热线
互动交流
下载中心
政风行风热线
智能问答
在线访谈
意见征集
交通政务
微信公众号
无障碍访问
长者模式
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详情
首页
>
交通信息
>
交通信息
江源茫茫皆沃土 千村处处有通途——“巩固拓展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系列报道之一
青海日报
2025年03月18日
在“建好”上提档升级,实施路网延伸通达工程,不断畅通微循环;在“管好”上规范有效,落实“路长制”,实现“路常治”;在“护好”上优质高效,实施农村公路危旧桥梁改造,抓好农村公路重要路段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等;在“运营好”上协同推进,持续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加快乡村旅游路、产业路、资源路建设……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近年来,青海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行动,农村公路路网结构明显优化,质量明显提高,养护全面加强,基本形成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
农村公路成为百姓家门口的“幸福路”
3月16日,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立新乡叶青村村民尕玛一大早就开上刚买不久的新车前往玉树市采购生活用品,他说:“现在的立新乡公路是一条柏油路,宽敞平坦又干净,走在路上心情都舒畅。”
2024年升级扩建的治多县立新乡公路焕然一新,这条全长63公里的路不仅是G215国道通向立新乡的关键纽带,还将叶青村一社、二社及周边村社与“万里长江第一湾”景点紧密相连。交通标线精准划定后,崭新的沥青路面黑白分明,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过去立新乡的公路是砂石路,路面比较窄。升级改扩建后,这条路让我们的出行更加便捷了。”叶青村党支部书记多玛多杰才仁说。
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十年来,青海加快补齐发展短板,推进路网改造升级,提升管理养护水平,优化运输服务品质,农村公路通达深度、覆盖广度、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显著,全省总里程达6.71万公里的农村公路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
为建好“四好农村路”,青海先后出台《青海省农村公路条例》等法规政策,强化目标责任考核,政府主导、行业监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公路通畅率达100%,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78%,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达75%,农村公路等级率、铺装率分别达86.48%、52.26%。
2024年,青海深入实施助力乡村振兴五大工程,新改建普通省道和农村公路5733公里,新增通三级及以上公路乡镇16个,新增自然村通硬化路150个,连续3年实现投资增效、里程增长“双增”目标。
在此基础上,青海实施农村公路安防工程203公里,改造普通省道和农村公路危旧桥梁23座,实施溜索改桥5座,完成民和中川、祁连麻拉河村等公路“照我回家”亮化工程,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积极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在全省实现“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全覆盖。
此外,青海省投入定点帮扶资金2330万元,实施8个定点帮扶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3项,支持成立5家村集体经济实体,8个定点帮扶村脱贫户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6%,5个村实现集体经济50万元“强村”目标。
“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朝着全域达标发展
初春,青海大地逐渐从冬日的沉寂中苏醒,展现出独特魅力。走进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只见一条条农村公路犹如玉带环绕在山水之间,一盏盏路灯整齐排列,一座座房屋错落有致……一幅路美人和共富的幸福画卷徐徐展开。
西宁市交通运输局多措并举,提升农村公路服务品质、提高服务效率、拓展服务功能。当前,在区域路网结构通畅水平、“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路长制建立以及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四个方面,西宁市均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西宁市大通、湟中、湟源三个县(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西宁市省级及以上示范县创建比例达100%。
这是青海深入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努力提升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完备度和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的一个缩影。
如今,全省农村公路通达深度覆盖广度明显提升,“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逐步实现由区域示范引领向全域达标发展转变。同时,依托乡村产业、旅游、文化等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公路+”融合发展模式,推进农村公路与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传统村落、特色小镇等有机结合,促进交通联农联产联景,实施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等乡村振兴项目1万余项。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我省《探索“交通+”模式赋能公路建设创新走实》入选交通运输部等联合发布的“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囊谦白扎乡巴麦村至尕尔寺产业路、格尔木“交通+”赋能公路建设入围全国“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建成省级“美丽公路”124公里。这是青海省坚持夯实基础利民生,让交通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的生动实践。
个性化服务让群众“说走就走”
2月24日起,每天7时30分,西宁市湟中区田家寨镇谢家台村广场站点都会有公交专车准时停靠,等待孩子乘坐前往学校。
谢家台村距离学校较远,村里的学生每天乘私家车或者电动三轮车上学,存在安全隐患。为解决谢家台村中小学生出行难、出行贵、出行不安全的问题,经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实地调研后,与西宁市湟中区交通运输局协商,开通校园公交专线。
家长纷纷表示,以前每天都为孩子上学的安全问题提心吊胆,现在有了专车接送,他们可以放心了。同样,学生也非常开心,坐在宽敞明亮的校车上,一路上欢声笑语。“以前我每天都要坐爷爷的电动三轮车上学,现在坐公交车上学又快又暖和。”田家寨小学学生王海中说。谢家台村“上学专车”的开通,是青海交通部门让政策不再是纸面上的文字,而是群众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惠。
数据显示,2024年,青海新开通定制客运线路11条、通学和适老化公交线路10条,优化城市公交线路12条,全省二级及以上汽车客运站、定制客运线路基本实现电子客票全覆盖;开通农村客货邮融合线路35条,建成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2299个;全省首辆无人驾驶快递车亮相大通。
目前,青海道路运输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稳步提升,道路客运、货运及汽车客运站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客货邮融合发展进程快速推进,“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农村运输服务新模式加快构建,开通定制客运线路47条,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西宁市、海东市、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开展定制客运服务,定制客运线路类型涵盖市际、县际、县内班线,人民群众通过班线客运出行方式更加丰富。定制客运服务不仅满足了群众的多元化出行需求,在安全上做到了全方位保护,在便利上实现了为群众出行量身定制。
青海以交通“细布局”带动文旅“大格局”,交通基础网络实现了由“通”到“畅”的转变,一条条“动脉”纵横交错,连接四方;一支支“血管”进村到户,带富百姓;一个个“名片”形成环线,铺就了经济发展、百姓幸福的“快车道”。
分享到: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