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心·船员知心人”服务品牌
广州海事局以广州海事劳工条件检查工作站为载体,打造“海心·船员知心人”服务品牌,建设“一站一队”,打造一支以规范执法、精准执法、服务船员、服务企业为重点的海事劳工现场检查人才队伍,从解决船员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着手,推动增强船员获得感和幸福感,助力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充分展示政治坚定、专业规范、为民服务的海事良好形象。
一、强化党建引领,赋能业务发展
广州海事劳工条件工作站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工作站由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担任站长、副站长,多名导师荣获广东海事局“优秀共产党员”“十大杰出青年”以及“南沙好人”等荣誉称号,为党建业务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深化“导师带班制、学员轮训制”,导师们作为部海事局国际会议重点议题支持团队成员、船员专委会联络点秘书处成员及广东海事局师资库成员,高度注重培养海事劳工条件检查业务骨干队伍,积极承担海事劳工公约履约研究、船员权益保障研究、船员公益服务等工作任务,构建“党建+业务”双融双促模式,打造“共融共建共享”的党建新格局。组建了全国首支海事劳工女子检查队,开展“送教上船”“送医上船”“送书上船”等活动,积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实现“检查+宣教”协同促进,打造有力度、有温度的执法队伍。
二、擦亮品牌成色,增强执法能力
深入贯彻加强海事队伍“四化”建设有关工作要求,打造集业务研究和人才培养的综合平台。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式学培模式,以实践教学和现场观摩为主,理论学习和课题研讨为辅,邀请广州海事法院、广州市人社局、中国船级社广州分社和广州南沙劳动争议社会调解协会等单位专家开展互动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员视野,提高现场检查技能。坚持学以致用,促进成果转化,多次派员担任部局劳工公约履约培训班师资,指导学员开展课题研究,牵头编制完成《国内沿海航行船舶医疗指南》《船员安全防护警示》《国内航行海船海事劳工条件检查工作指南》等指导性文件,同时深入一线了解船员船上工作与生活现状,正积极主导编制《沿海航行船舶医疗指南》《海事劳工条件检查案例集》等指南性文件,为船员及企业提供专业指导。制作推广“船员第一课”视频,得到船员的一致好评。主导完善海事劳工条件检查系统,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劳工检查大数据体系建设,有效解决各直属局间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三、突破执法思维,提升执法效率
年均检查船舶230余艘次,在检查工作程序和标准上形成了先进经验,编写海事劳工检查常见案例分析在广州海事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编制印发《广州海事局海事劳工条件检查工作程序(试行)》,进一步规范检查工作程序和标准。同时,积极贯彻落实上级关于降低物流成本,全力促进水运提质增效的工作要求,开展“船舶船员登轮一次查”,积极探索“劳工+船舶安检”“劳工+船舶审核”新模式,避免多头执法和重复检查,提高海事监管服务效能,有效减轻船方多次承接行政检查的负担,缩短总体检查时间,降低船舶运营时间成本,无形中为船员争取了更多的休息时间,改善了船员船上工作和生活条件。
四、倾听难点痛点,保障船员权益
年均接到船员投诉30余起,协助解决单起船员欠薪金额最高达500余万元,真正做到切实维护船员合法权益,做船员的“知心人”。以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为出发点,创新推动船员权益保障与基层劳动争议治理体系互融互补,联合劳动监察部门开展全省首次登轮检查,构建首个粤港澳大湾区南沙船员权益保障服务站,以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为基础,三方共同组成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员队伍参与船员权益保障调解工作,及时高效化解南沙辖区海上劳动关系相关矛盾纠纷,定期开展联合调解、联合检查、科普宣传等活动,提高船员个人权益保护意识,打造船员权益保障服务“枢纽”,营造良好的航运发展营商环境和船员职业发展环境。
“干支融通 合裕先行” 共享共治执法服务品牌
合裕线是安徽省合肥市及巢湖地区通往长江的唯一水上通道,是安徽省继长江、淮河之后的第三条重要航道。裕溪口水域作为合裕线实现南北水运互联互通的重要交通枢纽和通江达海的重要通道,涉及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诸多涉水管理单位,存在干支执法标准不统一、水上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不均衡、闸区水域航道拥堵等突出问题。为凝聚共管合力、保障安全畅通、推进长江保护,长江芜湖裕溪口海事处打造了安徽首个共享共治服务品牌——“干支融通 合裕先行”。
一、干支联动,助力区域经济向海而兴
为解决合裕线跨水域、跨部门、跨区域的管理交叉问题,服务国家重点战略的实施,助力区域经济发展,长江芜湖裕溪口海事处推动与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交通执法支队签订了《合裕线航道联合巡航执法合作协议》,与裕溪船闸、港航、公安等管理单位签订《污染监管协作机制》《联动共建协议》,实现了干支交汇水域的无缝监管,同时开设了大型船舶进出裕溪口水域航线,划定专用停泊水域,联合相关单位构建执法新模式,每年服务保障合裕线5万余艘船舶、超亿吨货物安全有序进出,辐射周边地区货物通过裕溪口转运枢纽引江济淮、通江达海,有力地保障了“铁水联运”顺利实施。
二、绿色发展,助力皖江生态点绿成金
为解决长江干线和支流水域对船舶水污染防治管理方式的差异问题,长江芜湖裕溪口海事处推动建立了干支水域防污染治理“执法标准统一、执行效果统一、服务举措统一”的新格局,推进长江干线船舶污染“零排放”模式向合裕线全流域延伸,统筹布置裕溪口水域污染物接收力量,实现船舶污染物应收尽收。2023年以来,共计对合裕线船舶零排铅封3670艘,累计接收船舶生活垃圾3万余单、生活污水3万余单、油污水2万余单,实现了合裕线船舶“零排放”。助力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服务保障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专用码头建设,打通新能源汽车陆海运输安全标准衔接的难点和堵点,开辟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新通道。
三、为船解忧,助力民生服务提档升级
为解决裕溪船闸改造期间通行效率降低、待闸船舶大量积聚、闸区水域交通拥堵的问题,长江芜湖裕溪口海事处落实全过程管理,抓好先后有序、进出有节的疏导环节,分类锚泊、优化功能的预防环节,以及智能巡航、联合警戒的管控环节,实现透明待闸、公平待闸。同时推动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设立船员上岸通道、物资供应通道,联合船闸建立粮、油等关乎民生重点物资的绿色通道,达到了有效管理、功能优化、秩序规范、服务贴心的合力效果,让船员待闸不堵心,全力保障过闸需求。船闸改造期间,安全维护20万艘传播、3.6亿吨货物安全过闸,保障了合裕线进口水域最高峰1200艘船舶的有序待闸,维护粮油等重点物资船舶4万艘、7000万吨货物优先过闸,实现待闸期间“零事故、零污染”。
四、共享共治,助力长三角融合发展
为解决基层海事治理能力和手段不足问题,加快构建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推进长三角海事监管与服务保障一体化,裕溪口海事处强化区域执法共享共治,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协调联动,提升综合治理水平。构建长江干线锚地管理一体化,服务船舶停泊需求,提升锚地利用率。依托区域平台设备、信息、人员、制度共享机制,全面提升“全要素、全过程、全流域、全协同”的全域智能监管能力。通过CCTV、无人机、智能卡口、“海事通”APP、长江海事智管平台等信息化系统的运用,完善全要素水上交通一体化动态监管体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