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港紫薇花”查验监管服务品牌
多年来,“津港紫薇花”女子查验团队(“紫薇”寓意“治危、智危”)积极推进“四基四化”建设,坚持以专业、规范、高效、奉献为理念,以打击各类危险货物违规载运和服务民生经济健康发展为使命,不断强化优质监管服务,持续锤炼过硬本领,全力打造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服务品牌。
一、勇于担当作为,筑牢水上安全防线
精准发力,依法行政,建立“四位一体”的船载危险货物集装箱运输监管闭环机制,实现危险货物监管由申报到现场检查、开箱查验、违规处置再到评估反馈的全链条覆盖。牵头海关、港航、公安、海警、应急管理等涉海部门建立天津港区打击危险化学品非法运输协管机制。自主开发“天津港集装箱货物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集装箱重量数据智能校验,提高复核准确率70%。建立谎报瞒报案件查处快办快结运行机制,推动违法案件的从轻从快办结,将办案周期由平均59天缩短至12天,累计节省时间5万小时,为行业节约涉案成本近千万元,快速处置案例入选全国海事系统顽瘴痼疾整治首批十大典型案例。
二、科技创新驱动,激活蓬勃发展动能
团队始终将创新作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驱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着眼技术创新,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气体样品定性分析,实现不开箱即可采集箱内的气体样品,申报国家专利3项,单箱查验时间由2小时缩短到10分钟,为全国集装箱危险货物监管提供了“天津方案”。深化机制创新,聚力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牵头天津海事局与河北省商务厅、河北海事局联合签订服务新能源汽车海运出口合作协议,切实走好惠企利民“最后一公里”;开展滚装船货舱火灾导致车辆移位对船舶稳性的影响研究,申报国家专利2项,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出口海事监管服务示范区。聚焦制度创新,参与制定《水路内贸集装箱载运商品汽车安全技术要求》,成功填补国内行业监管空白;编写《船载集装箱危险货物突发事故应急指南》,推动社会满意度和行业话语权持续提升。聚焦产业焕新,服务港产城融合发展,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同频联动,优化二手车出口产业发展环境,打造天津市二手车出口基地先行区。
三、践行社会责任,彰显品牌团队本色
提出十大服务社会举措,高效服务天津港首票储能柜运输组件出口海运。成功解决电动自行车、医疗核磁设备出运难题。全力支持天津港全品类危险货物开放,开展从业人员专项培训,近三年实现天津港危险货物集装箱吞吐量逐年递增近万标箱,为港口经济高速发展打造强劲新引擎。牵头海关、边检、税务、消防、公安、海事法院、检察院等多家单位组织开展“津港先锋 护航海油”枫桥式联合服务行动、“惠企促贸”天津口岸通关政策宣讲交流会等活动,全力助企纾困解难。开通“危防热线”,为锂电池、双酚A等提供政策指导,年平均接线4000件,平均服务时长500小时。深入学习研究、多方研讨、推动解决内贸运输危险货物包装证明难题,规范内贸危险货物海上运输。积极发挥和拓展公共服务职能,服务社会大众超20万人次,“智海青春”水上安全知识宣讲项目荣获“天津市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团队先后荣获2024年度全国工人先锋号、2023年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2023年“郑和航海风云榜”航海风云人物之领航人物、2022年度直属海事系统先进青年集体荣誉称号、天津市青年文明号和天津市职工“五小”创新成果。所在党支部获得天津市“四强”党支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五星”党支部等荣誉。
“执法+科普”固体散装货物安全运输监管品牌
新港海事局位于渤海之滨,多年来积极探索辖区安全运输监管规律,在天津海事局指导下建成了海事系统内第一个固体散装货物教科研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在海事监管服务和航海科普宣传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创新打造“执法+科普”模式,聚力筑牢辖区固体散装货物安全运输监管防线。
一、探索监管规律,勇当攻坚克难的“蓝海尖兵”
新港海事局码头岸线11500米、生产性泊位44个,辖区为北方大宗散货主要海上运输通道,承担国外金属矿石进口中转至内陆腹地功能。海上运输易流态化或动态分离货物具有较大安全风险,易造成人员财产重大伤亡损失,新港海事局严格落实“四类重点船舶”的监管要求,总结货物事故规律,编写682页25万字的固体散装货物和IMO事故案例集,加强固体散装货物谎报瞒报检查,提炼易流态化或动态分离固体散装货物“12345”工作法,运用“事故树研究理论”“三角模糊理论”,建立货物全链条安全风险分析模型,识别货物作业环节风险,制定防范措施,解决了风险隐患认识不清、货物把关不力、船舶检查不细、工作合力小等问题,消除船舶货物隐患,守住兜牢安全底线红线,每年大约保障天津固体散装货物安全装卸运输2亿吨,固体散装危险货物安全进出港6400万吨。同时突出保障“海上丝绸之路”航线货物运输安全,帮助企业完善作业风险预防相关指导手册,助力天津港企业开展“抵港直卸”“化肥集装箱发货直接装船”作业模式等,大幅提升货物装卸周转效率,提升了港口企业竞争力,化肥安全装卸作业100余万吨,对助力天津港“一流港口”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科技赋能发展,勇当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新港海事局于2011年开始探索建立“天津海事局固体散装货物教科研实训基地”,该基地是海事系统内首批危防“六大工作室”之一,是系统内较早成立的集教育、科普、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中心,承担天津海事局散固工作室研究工作。基地总占地面积260m,目前已收集涵盖全国主要进出口贸易的177种固体散装货物样品,建成全国首个包括1025种货物信息的电子信息库和查询平台,实现了二维码扫码查询功能,一键获取固体散装货物安全运输信息。
为进一步快速识别货物信息,新港海事局探索运用FirstDefender RM、X-MET800 GEO和映SHINE射线衍射仪等快速检测设备,开展固体散装货物成分、货物类别属性现场检测分析,防范易流态化或动态分离货物谎报瞒报为C组普通货物。
此外,引领国内固体散装货物公约政策研究,牵头完成我国首个《固体散装货物安全操作和运输示范教程》,撰写棕刚玉等IMO提案10余篇,分获特等奖和二、三等奖;参与制定《海运固体散装货物安全监督管理规定》《技术要求》等部令和国家标准;举办全国首届散固货物运输安全经验交流会议,实训基地成员在会上就业界人士关注的固体散装货物相关工作分别做了《固体散装货物教科研实训基地》和《未列明固体散装货物安全监督管理》经验交流。针对未列明固体散装货物“棕刚玉”海上运输困难,推动货物成功纳入《国际海运固体散装货物》规则第07-23修正案,2025年1月1日起棕刚玉货物将作为列明货物正常开展国际贸易,每年综合降低经济贸易成本200多万元。
三、厚植为民情怀,打造海事特色的“科普阵地”
作为教科研实训基地,新港海事局建立配备5位来自海事法院、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秀师资库,培养内部讲师12名,完善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展“三重两动一融”海事执法人员轮训3期和新港海事局新进执法人员培训3期。定期开展“海事业务讲堂 水上安全护航”海事业务公益讲堂线上线下活动,累计开展公益讲堂8期,服务300多家单位5000多人次,社会反响热烈、效果显著,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创办了“天津散固”公众号,成功打造“IMO事故”警示课堂、散固货物课堂、履约跟踪、双语播报等栏目,5年累计发布散固安全运输研究等文章1000篇,被部海事局或行业新媒体公众号转载率51%,阅读点击量超过20万人次,现有粉丝突破5000人。建有“天津散固”公众号粉丝业务交流群,及时解答业界在固体散装货物运输中的疑问。
2021年天津散固基地被中国航海学会命名为中国航海科普教育基地,新港海事局创新“执法+科普”模式,坚持定期组织“基地开放日”“水上交通安全进校园”“航海科普知识宣传”等特色科普活动,配备科普兼职讲解人员7人,日接待能力超过200人次。2023年、2024年连续受邀参加中国航海日主会场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和科普展会,传播航海文化、宣贯航海安全,深受中小学生和广大群众喜爱。天津散固实训基地海上交通安全公益宣传融合发展案例入围2022—2023年交通运输行业融合传播优秀案例。
多年来,基地先后获评天津市航海科普优秀组织单位、天津海事局先进青年集体,基地成员荣获2023年交通运输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2023年中国航海科普大使、2024年海事系统“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