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无障碍访问 长者模式 智能问答
【工作法】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智慧管理工作法/“1234”空港党建联盟工作法

  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智慧管理工作法

  珠海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行政执法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支队(以下简称“大桥支队”)在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以下简称“大桥口岸”)区域推行包容审慎和柔性执法新理念,利用科技手段对口岸区域内营运车辆实施智慧管理,通过分类精准施策实现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区域交通营运秩序的优化提升。

  实施“绿点指引+电子围栏”网约车管理服务的新模式

  大桥支队将大桥口岸P1停车场A6-A8区域设置为网约车专用候客区、上客点,由相关导航地图、网约车出行平台在APP地图上标注该区域为“绿点”。乘客在大桥口岸枢纽范围内任意位置点选网约车,手机端都将自动划入该“绿点”,并可根据线上指引和线下提示标识迅速到达指定位置乘车。“电子围栏”是将口岸送客平台区域划定为限制路段,出行平台不再向围栏内的网约车派单,从源头缓解口岸重点路段交通拥堵问题。该模式有效破解了网约车“司乘两端见面难”问题,也从根本上治理了网约车随处带客、占道听单、堵塞通道等口岸交通枢纽营运秩序混乱的状况。根据滴滴出行、T3出行等网约平台数据进行估算,每日约有1000辆次网约车通过“绿点指引”在网约车候客区搭载乘客,自2023年6月1日实施网约车管理服务新模式一年来,已累积服务超过36万辆次。

  推行“非现场+柔性执法”规范送客平台出租车运营秩序的新方法

  大桥支队利用视频监控、出租车管理系统以及政务短信平台等互联网技术,对大桥口岸送客平台出租车违规上客行为进行视频抓拍并实时短信提醒。通过让司机看一次自己违规上客的视频、学一次出租车管理条例、写一份合规营运承诺书的“三个一”柔性执法方式精准发力、靶向治理,有效遏制出租车违规上客行为。2023年6月6日实施当天,抓拍违规出租车35辆次,随后三天分别为18辆次、10辆次、4辆次,违规行为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2023年6月至今视频抓拍违规上客出租车262辆次,其中柔性执法首违免罚237辆,立案处罚违规出租车案件25宗。

  应用“大数据+灰名单”精准打击非法营运的新举措

  大桥支队利用大数据筛选高频率进出口岸停车场的非营运性质车辆信息,由口岸管理单位将此类车辆录入“灰名单”,即离开停车场须工作人员手动放行,执法人员在闸口处对“灰名单”车辆精确布控、逐一检查。2023年6月以来,共排查“灰名单”车辆95辆次,查处非法营运案件13宗,有效打击了口岸区域的非法营运行为。

  通过分类精准施策进行综合整治后,区域投诉率下降60%,切实增强了群众通关出行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口岸区域交通营运秩序智慧管理模式被评选为“2023年度珠海市法治政府建设十大创新实践案例”。

  “1234”空港党建联盟工作法

  南宁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突出党建引领,将更多便民举措融入执法和管理工作过程中,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探索、总结出“1234”空港党建联盟工作法,即“1个品牌,2大抓手,3管齐下,4项提升”。

  “一个品牌”聚合力,实现资源共享、信息联通、行动协调的综合治理模式

  根据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新形势,结合旅客出行需求的新特点,南宁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第三党支部、南宁机场航站区管理部党总支、地面运输部党支部、南宁机场公安局机场派出所党支部、交巡警支队党支部五个基层党组织在南宁机场共同签订平安空港党建联建协议书,打造“先锋领航 平安空港”党建品牌,建成集联勤执法、宣传教育、便民服务为一体的治安交通综合指挥室,通过联席会商、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系列共建联建活动,实现党建互促、资源共享、信息联通、行动协同,以党建引领保障南宁空港高质量发展。

  “两大抓手”添动力,创新手段实现管理提质增效

  一是坚持“重服务、优管理、严执法”。支队在机场为乘客提供咨询、问路、发放出行指南及定期更新路标、电子显示屏提示内容等便民出行服务;通过教育、培训、约谈、限期营运、建立黑名单等方式对扰乱机场运输秩序的车辆及运输企业进行有效管理;依法查处网约车平台工作人员线下揽客、出租车驾驶员充当“非法中介”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联合公安部门对非法揽客的“九八佬”采取先教育后拘留等方式进行惩戒,净化机场客运秩序。二是坚持“综合治理和行业自律”同向发力。充分发挥出租车和网约车协会自律监督和行业公约作用,成立出租车联防联治志愿者队伍对出租车运营秩序进行监管,如今南宁机场短途拒载、议价不打表、非法揽客等行为大幅度减少。

  “三管齐下”显威力,部门联动有效提升了执法效能 

  一是采取多部门“动态+定点”的方式开展全天候巡查,督促运营车辆守法经营,为旅客筑起安全屏障。二是科技赋能,精准打击。支队充分利用机场视频监控、公安交警部门天眼等科技设备锁定车辆违法违规行为并进行精准打击,大大提升了执法质效,让治理变“智理”。三是协同联动,依法惩戒。针对非法营运车辆流动性大、司机暴力抗法、采用第三方支付等逃避检查的执法难点,支队联合各部门建立联勤联动工作机制,2023年以来,各联建单位通过持续开展综合整治行动、专项整治,查处了大量违规营运车辆、违规网络车平台和非法揽客人员,治安拘留人数同比上升200%。

  “四项提升”焕活力,提升了重点场所交通运输秩序和群众出行满意度 

  一是提升重大活动期间对非法营运车辆打击力度,2023年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在南宁举办,支队在抵港、出港位置科学设置指引标志,与各联建部门通过采取白天+夜间专项整治、错峰突击检查等一系列措施,确保重大活动交通运输畅通有序。二是建立联防联治综合执法岗亭,提高联合查处效率,快速化解矛盾纠纷,提升执法水平。三是着力提升旅客出行体验感,保障短途乘客出行需求,解决了机场短途拒载“老大难”问题。同时精准“把脉”群众出行需求,动态调整优化南宁机场巴士二、三、四、五号线线路及停靠站点,让旅客出行更加便利。四是着力提升营运司机认可度。科学设置网约车电子围栏,进一步规范接单区域及权限。从“人、车、企”全链条打击非法揽客“产业”,切实维护司机群体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