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无障碍访问 长者模式 智能问答
加强“交通+旅游”深度融合 助力打造生态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青海省交通运输行业聚焦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围绕构建“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总体部署,深入推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着力推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高效支撑和有力保障。
   凝聚合力,强健“大动脉”。研究制定我省旅游公路规划思路和布局方案,围绕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编制环青海湖旅游风景廊道发展规划,构建以西宁为中心,串联西宁—海东都市圈、青海湖和祁连山等重要旅游资源的精品旅游环线。着力打造祁连牧歌、昆仑溯源等特色旅游公路带,建设青海湖、祁连山、昆仑山等重点旅游景域四个一号生态旅游景观大道,不断探索生态友好、绿色低碳、具有高原特色的旅游风景廊道发展之路。围绕全省“山宗水源·大美青海”文旅品牌,全方位打造“七彩高原路·大美青海途”旅游公路品牌,展现不同地区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优势。
   精准谋划,畅联“大节点”。建成通车西海至察汗诺、黄瓜梁至茫崖(省界)等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张汶高速同仁至赛尔龙段等6条省际快速通道,有序推进青海湖旅游专用公路、小柴旦湖至老茫崖等旅游主骨架建设,打通新疆方向首个对外高速通道,依托京藏高速、西和高速、张汶高速形成跨省旅游交通主要通道,实现全省高速(一级)公路里程突破5000公里,所有市州、76%的县城通高速(一级)公路,所有县城通二级及以上公路,“快进快出”交通网络衔接效能显著提升。
   融合发展,点亮“乡村游”。以“四好农村路”为载体,充分考虑农村公路路线走向与周边乡村旅游景点结合,有效发挥农村公路“毛细血管”作用,将景区景点、乡村营地、特色村镇等重要节点串珠成线,建成日月山、仙女湾等乡村旅游公路,重点实施玉树沿江、果洛沿黄、环北龙山等旅游公路,完善自行车道、步行栈道等慢行系统,加快形成组网成环的“慢游”旅游交通网络,全省5A级景区全部通达高速(含一级)公路,84%的A级景区通达二级及以上公路,乡村旅游路网的覆盖范围和延伸深度不断扩大。
   创新活力,释放“新动能”。借力科研机构和智库,开展交旅融合发展指数、旅游公路设计指南等研究,积极推进昂赛大峡谷、青海湖国家公园生态道路试验段建设,探索旅游公路生态化和绿色低碳建设路径,逐步形成高原生态地区旅游公路建设的“青海标准”。加强智能感知网、智慧公路管理平台等系统建设,启动运行“梦幻西海行”、导航地图等上线小程序,开展倒淌河至二郎剑全线智慧公路建设,不断以数字化优化提升一站式旅游服务。借助青洽会、环湖赛等活动,策划“最美自驾路”等大型活动,开展“青甘环线自驾游”等直播宣传,“天境祁连”“河湟民俗文化”等11条线路入选文旅部“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青海旅游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价值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