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无障碍访问 长者模式 智能问答
上半年我省接待游客1821.91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达162.3亿元,累计增速达146%

  在青海,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不断释放魅力,不同时节的青海也带给游客不同的体验。今年以来,青海旅游人气不断上涨。根据青海省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

  小乡村里活力十足

  夏日里,在青海各地的小乡村,由“山水林田湖草”构成的田园美景,增艳了绿水青山。住一晚山景民宿,吃一顿农家美味……在清凉舒适的气候中,各地的游客尽享青海生态之美。

  12时,正是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卓扎滩村一天里最热闹的时候。随着一辆辆满载游客的大巴车驶进村,沿途农家乐的服务人员将提前准备好的饭菜端上桌,锅里热气腾腾,饭菜满屋飘香,红火的旅游为村民带来不错的收入。

  王有鹏是卓扎滩村的村民,近些年,他的生活随着当地旅游的发展逐渐转变。“以前站在村口能望见村尾,现在这儿是网红乡村旅游点,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开餐馆、做民宿,旺季的时候生意好得很。”王有鹏说。

  卓扎滩旅游景区自2018年开业以来,累计门票收入4460万元,接待游客近220万人次,带动村民增收6100万元,许多村民开始返乡创业。

  “过去,我们虽然守着好风景,但没钱。现在,依靠乡村旅游,家家都过上了好日子。冬天,卓扎滩滑雪场为这里带来了客流,不少村民都在滑雪场工作,夏季省内外游客纷纷来体验游玩,大家全身心投入到农家乐的经营中。”说起卓扎滩的变化,王有鹏感慨不已。

  小村庄的变化也见证着青海旅游的大发展。冬春季节,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将冰雪项目与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不断开发出具有本地特色、独创性的冰雪文化旅游产品。夏秋季节,各地的乡村以花起步,打造了多元业态,让一个个小乡村从旅游过境地成为旅游目的地。

  环线旅游火爆

  在青海,一条条公路串联起当地的景观与风土人情,越来越多风景优美或文化厚重的旅行地被游客发现。当网友在屏幕里“云游”青海,在省内各大景区,各地的游客用脚步、用眼睛感受夏日青海的色彩。

  45岁的陈应禄是一名旅游大巴司机,跑青甘、青藏旅游环线已经有6年时间。今年4月以来,陈应禄迎来送往了一拨又一拨全国游客。陈应禄的忙碌,体现在行车记录的公里数和晒得黝黑的肤色里。

  “一趟省内或者青甘环线基本要一周左右,我大概算了一下,4月以来,行驶的公里数有8000公里,虽然一路很辛苦,但听到游客对青海旅游的满意和赞叹,我内心很骄傲。”记者联系到陈应禄的时候,他正带着广州的游客在祁连草原,短暂的休息后,他们将继续赶往门源看油菜花。

  在一次次的出行中,陈应禄对青海自驾游的发展有了更深的感受,在他看来,自驾游带动了热门旅游线路沿途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地区经济发展,随着青海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短途自驾游线路丰富,乡村游各具特色,游客越来越青睐深度游。

  不仅如此,各地注重以特色旅游景点为依托,结合当地生态旅游资源特点,不断延长生态旅游产业链。旅游企业更加注重在旅游特色产品开发、文创产品推广、文化体育项目融合发展以及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相互联动,不断满足游客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

  景区客流量刷新纪录

  以往青海旅游呈现夏秋火爆,冬春冷淡的趋势。现如今,全省旅游部门在发展夏季旅游的同时,着力打造冬春季旅游,让青海旅游旺季不断延伸。

  今年我省旅游旺季也比往年来得早,4月起,全省各大景区所有人员已经进入忙碌的接待状态,景区接待人数不断刷新纪录,自驾、自由行、团队游人数持续上升。西宁野生动物园、西宁熊猫馆、西宁新华联国际旅游城·童梦乐园成为亲子游的好去处。

  7月25日一大早,西宁熊猫馆外已有家长带着孩子排队。熊猫馆内,熊猫“和兴”背对着游客,一根接一根吃着竹子。“圆满”和“奇果”爬上高高的树架,四脚朝天躺着……“真的是太可爱了!”作为熊猫的忠实粉丝,市民王婧带着孩子站在玻璃窗前,从不同角度与熊猫合影。

  “4月起,熊猫馆的游客渐渐多了起来,由于熊猫在上午比较活跃,游客多集中在上午时段。”西宁熊猫馆工作人员介绍,2020年以来,西宁熊猫馆通过举办多场直播,让省内外观众了解到生活在高原的4只熊猫,通过直播,它们也收获了不少粉丝。暑假以来,进入熊猫馆的省内外游客日渐增多。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西宁熊猫馆接待游客人数达17.54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