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注册
个人中心
智能问答
无障碍访问
长者模式
微信公众号
首页
政务服务
交通信息
工作动态
交通信息
国务院信息
省政府文件
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信用信息
公示公告
视频点播
图片新闻
招投标信息公开
招标公告
评标结果公示
中标结果公告
交通专题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网站年度工作报表
出行服务
路况信息
城市公交
公路客票
交通气象
12328热线
互动交流
下载中心
政风行风热线
智能问答
在线访谈
意见征集
交通政务
微信公众号
无障碍访问
长者模式
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详情
首页
>
交通信息
>
交通信息
青海省打造“五个工程” 大力推动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
厅办公室
2022年07月25日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交通运输部的关心支持下,青海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发展“四地”、推进“一优两高”,大力推动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公路交通运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战略性作用更加突出,切实在我省如期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发挥了开路先锋作用。
一是坚持引领发展,倾力打造“战略工程”。
围绕建设交通强国重大决策,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对区域协调发展重大战略及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支撑引领作用,以服务我省融入“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为己任,加快构建全省综合立体交通网,积极打造快速大通道,持续加强区域交通协调发展,推进西宁海东交通一体化进程,提升都市圈交通承载能力,实施普通国道待贯通路段、“瓶颈”路段,推动省道及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和延伸联通,加快形成“都市圈互联互通、柴达木内畅外联、泛共和支撑辐射、三江源提质延伸”的公路网布局,支撑构建“两核一轴一高地”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助力建设“产业四地”及“一群两区多点”城镇化空间发展格局,全面增强交通运输对重大战略的服务保障能力。““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649亿元,为“十二五”期的1.5倍,为规划目标的110%。新开工建设30个总里程3638公里的公路项目,建成34个总里程4668公里的公路项目,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8.5万公里,实现了所有市州和30个县级行政区通高速,100%的县级行政区通二级及以上公路,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100%通硬化路、通客车,“东部成网、西部便捷、青南通畅、省际连通”的路网布局基本形成
。
二是坚持服务发展,倾力打造“民生工程”。
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巩固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研究制定交通运输支持稳定脱贫、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政策举措,推动交通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提升农村物流服务水平,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着力提高公路交通的服务能力、安全水平、管养水平和服务品质,着力打造人民满意交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注重将交通扶贫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积极创新“交通+特色农业”“交通+乡村旅游”等扶贫模式,对40余个农牧业产业园、养殖点,60余处乡村旅游点道路进行了支持,实现规模化养殖点、产业园区、乡村旅游景点农村公路全覆盖,乡村旅游业因路兴起,高原绿色产业因路发展,交通扶贫从过去单一“输血式”帮扶成功转变为可持续“造血式”脱贫。““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投资136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3.04万公里,新增570个建制村通硬化路,新增647个建制村通客车,提前一年实现“两通”脱贫兜底性目标任务。完成192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829公里配套道路建设任务。“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农牧区出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交通运输总量供给不足的状况已发生根本性改变。
三是坚持高质量发展,倾力打造“品质工程”。
全面推行全寿命周期理念,探索长寿命基础设施结构及设计方法,加大新技术新材料集成应用,推进工程建设精品建造,强化预防性养护,构建基础设施运行监测检测体系。积极推广标准化设计,强化建筑信息模型(BIM)推广应用。推进工程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建设市场信用管理制度,完善市场信用信息系统,加强信用信息资源管理和综合利用,建立第三方信用服务及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加强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环节的技术标准研究和制定,提高工程建设的工业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水平。推动农村公路安全防护设施建设标准化。全面建设智慧工地,打造公路水运“智慧工地”大数据云平台,推动智慧公路建设。加强耐久性、关键性技术攻关研究,建立落后工艺工法、设施设备的淘汰机制,加强老旧设施更新利用,强化综合循环再利用技术应用,积极推广应用优秀工法。加强品质工程传承和创新,培育弘扬工匠精神,建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工人培训基地,提高工人标准化施工水平。““十三五””期间,评选样板工程34项,先进工艺工法36项,“微创新”技术22项,全省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抽检指标总体合格率分别为96.5%、96%,公路工程质量安全管控水平进一步提升。
四是坚持安全发展,倾力打造“平安工程”。
加强全省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监管,紧盯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和易发生群死群伤的重要工序,切实加强施工现场和驻地安全,严格查处非法转包、非法分包等行为,完善隐患排查工作制度,对照隐患清单逐项落实责任,做到闭环管理。扎实开展“坚守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红线”专项行动,加大公路水运工程高空违规作业等行为的治理力度,规范项目驻地选址和施工驻地安全用电,严格极端天气和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质量安全监管,强化长大桥隧、基坑开挖、高边坡施工等高风险施工环节作业安全管控,加大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掌子面开挖、安全步距控制、动火作业等施工作业行为的监管力度,纠正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杜绝因“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十三五””期间,行业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严格控制在省安委会下达的指标内,省厅连续11年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五是坚持绿色发展,倾力打造“生态工程”。
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强化交通建设项目生态选线选址,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合理避让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国土空间,推动形成与生态保护红线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强化公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完善生态环境敏感路段跨河桥梁排水设施建设及养护,做好原生植被保护和近自然生态恢复、动物通道建设、湿地水系连通等工作,降低新改(扩)建项目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和保护物种的影响。加强服务区污水、垃圾等污染治理,鼓励老旧服务区开展节能环保升级改造,新建公路服务区推行节能建筑设计和建设。““十三五””期间,全省高速公路宜绿化路段绿化率达100%,普通国道宜绿化路段绿化率达90%,建成花石峡至久治、共和至玉树、扎隆沟至碾伯镇等一批绿色公路示范项目,“绿色”已成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下一步,青海将围绕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推进“一优两高”,聚焦““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适度超前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重点,着力提高省际路网互联互通水平,扩大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覆盖面,推进县域公路与干线公路高效衔接,有序开展干线公路过境段、进出城瓶颈路段升级改造,着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推进交通强国青海篇章不断取得新成效,奋力当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青海的开路先锋。
分享到: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